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低表面张力物系在规整填料塔中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二)
> JMP软件定制熟化环境的湿度对光伏背板耐候层表面张力影响(一)
>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 钛合金Ti6Al4V :SLM成型件冶金缺陷与表面张力有关吗
> 基于表面张力系数等模拟液滴撞击热壁面的动力学行为(一)
>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有机膦酸盐防垢复配,有效降低桩西原油体系油-水动态界面张力
> 起泡剂作用下单气泡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 界面张力在10-1mN/m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比与性能测试
> 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表面张力的影响——讨论
> 超低界面张力复配表面活性剂用于渤海X油田水驱后的“挖潜提采”(三)
推荐新闻Info
-
>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二)
>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一)
> 不同干燥方式对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溶解度、接触角、表面张力的影响(四)
> 不同干燥方式对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溶解度、接触角、表面张力的影响(三)
> 不同干燥方式对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溶解度、接触角、表面张力的影响(二)
> 不同干燥方式对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溶解度、接触角、表面张力的影响(一)
> CO2泡沫稳定性原理、影响因素|CO2-EOR机理与应用前景(四)
> CO2泡沫稳定性原理、影响因素|CO2-EOR机理与应用前景(三)
> CO2泡沫稳定性原理、影响因素|CO2-EOR机理与应用前景(二)
> CO2泡沫稳定性原理、影响因素|CO2-EOR机理与应用前景(一)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一)
来源: 钻井液与完井液 浏览 18 次 发布时间:2025-10-28
近井地带堵塞严重影响了油气的正常生产,堵塞污染物主要分为有机沉积物和无机沉积物两类。有机沉积物主要为原油中的石蜡、沥青质和注入缓蚀剂、聚合物等组分,由于多相流相平衡的变化或者储层改造措施中注入的溶剂、气体、酸液等不相容的体系改变了原油组成从而引发重质组分析出、沉淀,并引发储层润湿性变化。无机沉积物主要由于管线和设备的腐蚀,使铁离子逐渐被氧化,形成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另外,地层水矿化度高,当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时,也会产生无机垢。
对于有机沉积物,现场常采用由芳香族混合溶剂和辅助溶剂组成的化学药剂来处理。对于无机垢,酸化处理和螯合反应是最常用的方法。常规解堵方法不能同时针对所有问题,而是需要注入一系列处理液来清除掉各类沉淀物。在多级注入处理中,清理时间长,流体体积大,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另外,单独处理有机垢或无机垢时,注入的单一功效的处理液可能会将无法处理的沉积垢推入储层深部,加深后续改造难度。单相微乳酸(W/O或O/W)作为一种新型的解堵体系,可同时对有机垢及无机垢进行溶解,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增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发了一种新型单相酸体系,对单相酸体系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并进行了现场试验,为单相酸体系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1.实验部分
1.1实验材料
31%盐酸,破乳剂(二酸二辛脂磺酸钠),工业品,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胶凝酸(20%HCl+0.8%稠化剂)、乳化酸(油相∶酸相=3∶7;油相∶93%柴油+7%乳化剂;酸相∶28.57%HCl)、转向酸(20%HCl+6%VES)、芳烃溶剂、氟硼酸(10%HCl+8%HBF4)、土酸(12%HCl+3%HF)、盐酸(20%HCl),工业品(中海油田服务服份有限公司)。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钠,正庚烷,二甲苯:分析纯(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单相酸,自制;10#沥青:工业品(邢台鑫阔沥青销售有限公司);减阻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工业品(东营市同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2实验装置
旋转圆盘仪(CRS-500型),美国岩心公司(Core Lab)制造;电导率仪(DDS-307型),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激光纳米粒度仪(Nano ZS),英国马尔文公司;界面张力仪,芬兰Kibron公司,型号为DCAT 25;润湿角测定仪(JC2000C系列),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耐酸摩阻测试仪(HC-1),湖北创联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岩心流动仪(CFS-10000型),美国岩心公司(Core Lab)制造。混合垢伤害模拟装置,自建。
2.单相酸的制备
单相酸是一种外相为油、内相为酸的纳米均相分散体系。油相可选用原油或石油馏分如:汽油、柴油、煤油等,油相分子的结构和链长对单相酸形成影响很大。由于单相酸设计用于解除有机、无机及其混合垢,油相的除垢性能是决定该体系溶解有机垢能力的关键,因此优选芳烃溶剂为油相。酸相主要为盐酸、氢氟酸、氟硼酸或其他混合酸。碳酸盐岩常选用盐酸作为酸液处理体系,当碳酸盐岩含量低于20%时,则使用土酸或氟硼酸体系。
通过拟三元相图制备单相酸相图,根据油相(O)、酸相(W)、表面活性剂(S)+助表面活性剂(A)的比例进行三相图的绘制。室温下,固定油相(O)的加量,固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1)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2)的质量比,固定表面活性剂(S,S=S1+S2)与助表面活性剂(A)的质量比。将不同比例下的液体进行离心,然后进行观测,观察体系由澄清透明(一相)变为混浊(二相)的相变过程,在每次发生相变的同时记录所滴加盐酸的量,以O、S+A、W为三相,绘制拟三元相图,见图1。由图1可知,在图1的红圈标记区域,配方的经济性最好,是维持单相区域最小的表面活性剂用量(S+A),且该配方下的单相酸遇水遇油后仍可在较大范围内保持单相。
图1单相酸的三相图
考虑体系的降阻性能,添加了相互配伍的0.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减阻剂。另外,考虑酸液体系腐蚀、破乳、储层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及分散运移等,配套添加功能型添加剂,如:缓蚀剂、破乳剂、黏稳剂等。
3.单相酸性能评价
3.1体系相连通性分析
导电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电导测量还是区分普通乳状液类型的经典方法。通常O/W乳液型具有较大的电导率,而W/O型电导率较低。对W/O型微乳液相行为进行研究并作出解释:水滴位于被油相所包围的内核中,表面活性剂层位于油相和水相之间,此时导电主要是由油相的导电和乳化剂包裹的水核运动造成,电导值小。测定了盐酸体系、单相酸和芳烃溶剂的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盐酸体系电导率为100 mS/cm,芳烃溶剂电导率为0 mS/cm,单相酸电导率为1.16 mS/cm。单相酸电导率接近芳烃溶剂,表明单相酸为油包水单相微乳液体系。
3.2体系微纳米结构分析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单相酸粒径及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见图2。可知单相酸粒径大小分布在7~50 nm范围之内,分布较窄,为高斯分布,在单相微乳粒径范围内。
图2单相酸粒径分布图
3.3乳化测试分析
将单相酸与原油高速搅拌混合制备乳状液,油水比3∶2。分别加入0.8%、1.0%、1.5%二酸二辛脂磺酸钠破乳剂,水浴90℃,静态放置,每隔10 min测量析出量,计算破乳率,实验结果见图3。加入1%破乳剂后,单相酸破乳率在1 h内可达到90%以上。
图3不同破乳剂加量下原油破乳曲线
3.4润湿反转及自吸测试
采用润湿角测定仪对单相酸的润湿角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见图4。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单相酸可将油湿的碳酸岩(接触角~120°)润湿改性为水湿(接触角~30°),在溶蚀的同时,改善油相渗流。
图4单相酸对油湿碳酸岩心的润湿改性
设置不同液体进行自吸实验,对比亲油岩心对于不同液体的自吸能力,实验结果见图5。对孔隙介质而言,润湿性控制两相或多相流体的分布和流动。平衡时湿润相与孔隙表面相互接触,而非湿相占据孔隙的中央位置,介质中发生两相或多相流动时,毛管力与湿相流动方向一致,是非湿相自发进入岩心介质驱替润湿相的阻力,对于油湿岩心介质,很难发生水的自吸。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相酸自吸效果和芳烃溶剂十分接近。
图5不同液体自吸增重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