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正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正己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测定(二)
> 正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正己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测定(一)
>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结果与讨论、结论
>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实验部分
> N-十四酰基天冬氨酸及其钠盐合成路线、制备、表面张力等性能测定(二)
> N-十四酰基天冬氨酸及其钠盐合成路线、制备、表面张力等性能测定(一)
> 3种增效剂对灭草松AS、草铵膦AS、高效氟吡甲禾灵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张力影响(三)
> 3种增效剂对灭草松AS、草铵膦AS、高效氟吡甲禾灵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张力影响(二)
> 3种增效剂对灭草松AS、草铵膦AS、高效氟吡甲禾灵EC增效作用及表面张力影响(一)
> 以大豆为原料合成的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乳化起泡润湿性能测定(二)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结果与讨论、结论
来源:石油化工应用 浏览 13 次 发布时间:2025-07-23
2结果与讨论
2.1石油酸、石油碱的萃取分离结果
表1萃取石油酸组分含量结果
表2萃取石油碱组分含量结果
由表1、表2可以看出,辽河原油中萃出石油酸组分的含量为3.88%,萃出石油碱组分的含量为4.46%,石油碱略高于石油酸。
2.2石油酸、石油碱的基本结构分析
辽河原油石油酸的质谱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石油酸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400~900,且质荷比大多数是奇数,与石油酸根的相对分子质量M=14n+45-2x相对应。依据质荷比计算石油酸的基本结构信息,如:409对应C27脂肪酸,407对应C27单环烷酸,401对应C27四环烷酸;605对应C41脂肪酸,603对应C41单环烷酸,601对应C41双环烷酸;599对应C41三环烷酸,597对应C41四环烷酸,595对应C41五环烷酸,593对应C41六环烷酸,591对应C40脂肪酸;899对应C62脂肪酸;可以确定辽河石油酸的碳数主要分布在C27~C62。对不同不饱和度的石油酸质谱峰离子强度进行归一化,获得不同类型石油酸的相对含量(见表3),可以看出环烷酸含量为86.58%,脂肪酸含量为13.42%。
图1石油酸质谱图
表3不同类型石油酸含量表征结果,%
图2石油碱质谱图
辽河原油石油碱的质谱图(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石油碱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300~700,且质荷比大多数是偶数,与石油碱根的相对分子质量M’=14n+18-2x相对应。依据质荷比计算石油碱的结构信息,如:312对应C21脂肪胺,310对应C21单环烷胺,300对应C21六环烷胺;508对应C35脂肪胺,506对应C35单环烷胺,504对应C35双环烷胺,502对应C35三环烷胺,500对应C35四环烷胺;498对应C35五环烷胺,496对应C35六环烷胺,494对应C34脂肪胺;700对应C49双环烷胺;可以确定辽河石油碱的碳数主要分布在C21~C49。对不同不饱和度的石油碱质谱峰离子强度进行归一化,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石油碱的相对含量(见表4),其中,环烷碱含量为86.58%,脂肪碱含量为13.42%。
2.3石油酸、石油碱与界面活性的关系
为研究辽河石油酸、石油碱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首先测量了辽河两性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为0.005 2 mN/m,可以超低;也测量了表面活性剂与烷烃之间的界面张力,为1.38 mN/m,界面活性较差;在此基础上考察石油酸、石油碱对降低界面张力的贡献。由图3可以看出,在原油剔除石油酸组分后,界面张力由超低陡然升高至0.55 mN/m,说明石油酸组分对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说明在辽河油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中,石油酸组分依然发挥着原油活性物质的作用;在烷烃组分添加石油酸后,界面张力由1.38 mN/m降低至0.011 mN/m,两个数量级的降低,进一步说明石油酸组分与辽河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的重要原油组分。
在原油剔除石油碱组分后,界面张力有所升高,为0.024 mN/m,说明石油碱对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如石油酸组分作用大;在烷烃添加石油碱组分后,界面张力由1.38 mN/m降低至0.18 mN/m,1个数量级的降低,也进一步说明了石油碱组分与辽河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但次于石油酸组分。该结果也证明了在辽河油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中,石油碱组分也是原油的活性物质,只是作用弱于石油酸组分(见图3)。
3结论
本工作主要对辽河油田二元复合驱代表性原油进行了石油酸、石油碱的提取、表征及界面活性研究,取得的结论如下:
(1)萃出石油酸组分含量为3.88%,相对分子质主要分布在400~900,碳数对应C27~C62,结构以环烷酸为主;
表4不同类型石油碱含量表征结果,%
图3石油酸、石油碱与界面张力
(2)萃出石油碱组分含量为4.46%,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300~700,碳数对应C21~C49,结构以环烷碱为主;
(3)石油酸组分与辽河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的重要原油活性组分,石油碱组分对界面张力的降低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如石油酸组分作用大。